【活動日期】2011-11-12
【活動相簿】http://on.fb.me/JgYY7d
【主辦單位】鳳林文史工作協會、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
【協辦單位】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
活動當天下起了小雨,不得已只好跟工坊同仁將簽到處移至有遮雨棚的地方,但能見度不佳,讓許多遊客們找不到簽到處。所幸有合作單位工作人員在車站出口處,拿著指示牌指引遊客們,讓大家能順利完成簽到。
完成簽到後,隨即可以拿到合作單位準備的雨衣、水、帽子,以及辨識用貼紙。每位遊客限領一份。在合作單位工作人員確認參與人數,隨即前往活動第一站,花手巾植物染工坊,體驗染布樂趣。
(第一站/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擦乾身上的雨水,遊客們陸續就坐,聽著花手巾植物染工坊邱講師解說植物染基本染材。解說完畢便進入染擷技藝階段。邱講師及小老師教大家如何利用七個簡單的綁法,綁出獨一無二的花手巾配件。
拿到棉方巾,染布坊工作人員及志工們都會馬上叮嚀遊客在小布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才不會跟其他遊客的染布作品混在一起,難以辨識。
接著,開始設計自己的特色花手巾配件,如果忘記剛剛邱講師的綁法教學,沒關係,活動現場還有許多工坊工作人員會每桌個別教學。遊客們有什麼染布相關的問題,盡量發問,工作人員都會一一解說,當作是給工作人員表現所學的機會。
連一開始很難保持專注力的小朋友,也因為拿到同一年齡層喜愛的石頭、BB彈,變得很有耐心的一一綁上橡皮筋。專注地綁著自己作品的模樣,連父母都覺得不可思議,直呼「難得這麼安靜」。
(第二站/菸樓聚落)
遊客們挑好工坊為遊客們準備的染布顏色<接著要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菸樓聚落。一下樓就見到陳校長及戴校長,兩位資深校長已經在客家文物館門口等待許久,等著陪遊客們騎著自行車漫遊菸樓聚落文化。
由陳校長負責帶領前往,戴校長及工坊同仁跟隨在後,確認是否有遊客脫隊、落單了。雖然鳳林是個小鎮,怎麼繞都能回到原點,對於外縣市的遊客來說,還真像是在走迷宮呢。
陳校長帶著遊客們輕鬆騎了約五至十分鐘,繞進大榮一村時,引起當地民眾的好奇心,大家紛紛走出來觀看。鳳林鎮是純樸的客家小鎮,雖然平時就有遊客會來參觀菸樓聚落,當地居民還是不免對車隊感到新奇。
鳳林鎮是全台菸樓最密集的地方,約略四十餘座,建築物保持完善的卻只有個位數。地方政府單位已陸續著手協助整建一些已經毀壞不堪的菸樓,以便傳承菸樓聚落文化。這些維持完善的菸樓平時是對外開放的,由於文化志工團隊多為退休校長,平時忙於撰寫文書,導覽解說是需要事先預約。
每次辦活動,工坊都會安排工作人員負責拍照作記錄,讓各位遊客能玩得盡興,專心聽校長導覽解說鳳林鎮文物歷史,不用擔心沒有留影做紀念。啟程前往下一個景點,校長夢工廠,我們要去聽莊校長講故事。
(第三站/校長夢工廠)
人說,「美濃出博士,鳳林出校長」。到底住在鳳林小鎮的客家人是如何晴耕雨讀、刻苦向上,讓鳳林鎮擁有「校長鎮」之美名呢?館內也展示了一些校長們的收藏文物,後院還有敬字亭,這些,莊校長都會為各位一一講述。
(第四站/客家文物館)
館內規模不大,展示的文物大多以當地居民提供的早期農器具為保存主題。館內也介紹了菸葉由興轉衰歷程,透過戴校長精彩的導覽解說,讓遊客們以不同的角度認識東部客家移民墾拓史,以及昔日客家人聚集的生活圈。
(染布作品領取及伴手禮)
趁著遊客們正在聽兩館導覽解說,工坊同仁上緊發條,忙著要煮染液、染布、剪布、晒布,將染布作品整理好,讓遊客們聽完導覽解說,馬上就能拿到自己的染布作品。另外文化志工蔡小姐也協助合作單位,將伴手禮準備好,等活動結束後要送給遊客們作紀念。
依照行程表記載,本來是按照顏色一一唱名,讓遊客們能依順序拿回染布,但可能是大家都等不及想看到自己的作品,所以領布時一度陷入小混亂,不過還好人數不算多,最後還是讓遊客們順利拿回作品。

幫遊客們拍了大合照,活動也跟著進入尾聲。謝謝。歡迎大家再來鳳林玩。
【活動日期】2011-11-12
【活動相簿】http://on.fb.me/JgYY7d
【主辦單位】鳳林文史工作協會、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
【協辦單位】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