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是一種香料植物,因為種類不同分為有毒、可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特殊香氣。民眾對這種植物的印象大致來自西式香料以及中藥調味,但其實肉桂還潛藏著各種價值好處;了解這點並對肉桂做出各種努力的,正是花蓮縣鳳林鎮肉桂產銷班的班長溫錦洲。

環保兼具投資,是農夫也是商人
台九線上的肉桂產銷班溫伯力公司門市,兩株肉桂枝上大大岔開的四片肉桂葉,形成「W」,組成溫伯力的公司標誌。全世界肉桂有一百二十七種,台灣原生就占有十七種,溫錦洲種植作為各種商品原料的,是被稱為胡式肉桂的土肉桂;光是咀嚼葉子,就可以咬出肉桂清香,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許多長途駕駛的貨車司機已逐漸買來取代檳榔。門市二樓曬滿堆積如山的肉桂枝葉,主要是因為溫錦洲率領的肉桂產銷班提煉肉桂精油的方式和國外不同,國外是樹皮,他們是葉子。土肉桂光是葉片精油就足以延伸無數商機,溫錦洲異於國外的手法,能讓樹木避免死亡繼續成長,更有自己的理由。
「造林是政府的事。」生生不息的肉桂林除了配合政府的水土保持,更重要的是產業的永續經營。溫錦洲笑著說在他眼中,肉桂有無限可能,種植肉桂像人才培育。當時為了配合政府的造林計畫,父親將鳳林鎮的鳳凰山坡地上種滿牛樟、山櫻,以及三萬株的胡式肉桂,溫錦洲從小耳濡目染,早已對肉桂有一定的熱愛,但他並不滿足只將肉桂視為一級產業,靠著成年後進修學習,溫錦洲將所學應用在肉桂上,促進肉桂走向三級生技產業。幫政府造林其實是一場投資,自己摘取肉桂部分枝椏作為研究加工,同樣的林子依舊長在那裡做好水土保持,但產值增加,簡單又自然,加上溫錦洲的土肉桂不用農藥採取人工除草,因此通過了「花蓮無毒農業」產銷標準。

多樣的變化,單純的心情
溫錦洲的產品靈感很有趣,與不同的人聊天,從對生活的需求作思考延伸,「精油可以做成酒、醋、茶、牙膏洗面乳等商品,利用完的葉末還可以當作肉桂柑仔糖的材料,(沒有樹葉的)樹枝也能變成肉桂香。」一株多用,溫錦洲在研發肉桂產品裡做到客家人的勤儉不浪費。除了要求內在品質,溫錦洲也注重外在行銷包裝,肉桂醋從一開始質樸的長頸玻璃罐,到客委會設計具有現代感的客家花布包裝,都顯現溫錦洲的堅持。包裝有時也會放入屬於自己溫暖的故事,「小時後很難得吃零食,到柑仔店最喜歡吃柑仔糖,五毛三顆那種,當時我就夢想長大可以開一家柑仔店,裡面賣著圓滾滾的柑仔糖。」如今這間小小的柑仔店靜靜的開在最新包裝上,鵝綠的紙盒上賣的是故事,紙盒裡塞的是圓滾滾的肉桂柑仔糖,一放進嘴裡就有強烈的肉桂香,含久了能潤出肉桂特殊的嗆辣,非常夠味。
從爺爺開始,溫家就已經在鳳林鎮從事傳統的務農,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四代在生活鳳林鎮的生活,身為客家人的溫錦洲從長輩的口述和自身的經歷看見鳳林的興盛與沒落。趨於保守的鳳林,老一輩不忍放手,下一代求職出走,地方產業始終缺乏年輕人的守護而無法活絡。夾處在世代交替的斷層,目前鳳林雖雖然積極推廣客家古早生活的記憶故事,但歷史終究屬於停滯的產物;時間依然在轉,鳳林仍要在未來生存立足,眼光必須放遠。「不然等到老了回來,都只能當肥料了。」溫錦洲本身就是在外地學習企管行銷以及生技產業,最後學成歸來,繼承鳳凰山的肉桂林,他從不認為鳳林缺乏活絡地方產業的力量。
台灣原生種土肉桂富含豐富的肉桂醛、類黃酮、丁香酚類等成分,對人體還有很多助益。溫錦洲針對這些益處進行研發,不侷限傳統食品或中藥,各類商品除了門市購買、網路宣傳,農會也是很大販售通路。目前土肉桂更大的發展是成為糖尿病患者有療效的藥物,潛能無限。讓肉桂不再只是一株植物,而是可以用作加工、研究、教育、治療和享受的多樣性商品。如今溫伯力肉桂的名字揚名海外,外國人爭相學習溫錦洲的生技產業,大陸也請教肉桂種植的方法。「不過因為氣候環境關係,台灣土肉桂還是在台灣長的最好。」溫錦洲最後笑著說。
鳳凰山上的肉桂林成就溫錦洲,溫錦洲更希望這份成就可以活絡地方產業,與他共同開創鳳林的可能。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方喬)

環保兼具投資,是農夫也是商人
台九線上的肉桂產銷班溫伯力公司門市,兩株肉桂枝上大大岔開的四片肉桂葉,形成「W」,組成溫伯力的公司標誌。全世界肉桂有一百二十七種,台灣原生就占有十七種,溫錦洲種植作為各種商品原料的,是被稱為胡式肉桂的土肉桂;光是咀嚼葉子,就可以咬出肉桂清香,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許多長途駕駛的貨車司機已逐漸買來取代檳榔。門市二樓曬滿堆積如山的肉桂枝葉,主要是因為溫錦洲率領的肉桂產銷班提煉肉桂精油的方式和國外不同,國外是樹皮,他們是葉子。土肉桂光是葉片精油就足以延伸無數商機,溫錦洲異於國外的手法,能讓樹木避免死亡繼續成長,更有自己的理由。
「造林是政府的事。」生生不息的肉桂林除了配合政府的水土保持,更重要的是產業的永續經營。溫錦洲笑著說在他眼中,肉桂有無限可能,種植肉桂像人才培育。當時為了配合政府的造林計畫,父親將鳳林鎮的鳳凰山坡地上種滿牛樟、山櫻,以及三萬株的胡式肉桂,溫錦洲從小耳濡目染,早已對肉桂有一定的熱愛,但他並不滿足只將肉桂視為一級產業,靠著成年後進修學習,溫錦洲將所學應用在肉桂上,促進肉桂走向三級生技產業。幫政府造林其實是一場投資,自己摘取肉桂部分枝椏作為研究加工,同樣的林子依舊長在那裡做好水土保持,但產值增加,簡單又自然,加上溫錦洲的土肉桂不用農藥採取人工除草,因此通過了「花蓮無毒農業」產銷標準。

多樣的變化,單純的心情
溫錦洲的產品靈感很有趣,與不同的人聊天,從對生活的需求作思考延伸,「精油可以做成酒、醋、茶、牙膏洗面乳等商品,利用完的葉末還可以當作肉桂柑仔糖的材料,(沒有樹葉的)樹枝也能變成肉桂香。」一株多用,溫錦洲在研發肉桂產品裡做到客家人的勤儉不浪費。除了要求內在品質,溫錦洲也注重外在行銷包裝,肉桂醋從一開始質樸的長頸玻璃罐,到客委會設計具有現代感的客家花布包裝,都顯現溫錦洲的堅持。包裝有時也會放入屬於自己溫暖的故事,「小時後很難得吃零食,到柑仔店最喜歡吃柑仔糖,五毛三顆那種,當時我就夢想長大可以開一家柑仔店,裡面賣著圓滾滾的柑仔糖。」如今這間小小的柑仔店靜靜的開在最新包裝上,鵝綠的紙盒上賣的是故事,紙盒裡塞的是圓滾滾的肉桂柑仔糖,一放進嘴裡就有強烈的肉桂香,含久了能潤出肉桂特殊的嗆辣,非常夠味。
從爺爺開始,溫家就已經在鳳林鎮從事傳統的務農,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四代在生活鳳林鎮的生活,身為客家人的溫錦洲從長輩的口述和自身的經歷看見鳳林的興盛與沒落。趨於保守的鳳林,老一輩不忍放手,下一代求職出走,地方產業始終缺乏年輕人的守護而無法活絡。夾處在世代交替的斷層,目前鳳林雖雖然積極推廣客家古早生活的記憶故事,但歷史終究屬於停滯的產物;時間依然在轉,鳳林仍要在未來生存立足,眼光必須放遠。「不然等到老了回來,都只能當肥料了。」溫錦洲本身就是在外地學習企管行銷以及生技產業,最後學成歸來,繼承鳳凰山的肉桂林,他從不認為鳳林缺乏活絡地方產業的力量。
台灣原生種土肉桂富含豐富的肉桂醛、類黃酮、丁香酚類等成分,對人體還有很多助益。溫錦洲針對這些益處進行研發,不侷限傳統食品或中藥,各類商品除了門市購買、網路宣傳,農會也是很大販售通路。目前土肉桂更大的發展是成為糖尿病患者有療效的藥物,潛能無限。讓肉桂不再只是一株植物,而是可以用作加工、研究、教育、治療和享受的多樣性商品。如今溫伯力肉桂的名字揚名海外,外國人爭相學習溫錦洲的生技產業,大陸也請教肉桂種植的方法。「不過因為氣候環境關係,台灣土肉桂還是在台灣長的最好。」溫錦洲最後笑著說。
鳳凰山上的肉桂林成就溫錦洲,溫錦洲更希望這份成就可以活絡地方產業,與他共同開創鳳林的可能。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方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