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5月 2012



營造舒適溫馨的看診空間
偏遠的鄉村小鎮,最缺乏的是交通與醫療,這樣的需求,劉明謙醫師與夫人王薇茜看到了。在鳳林開診所,成立洗腎中心,中間其實是經過一番抉擇與掙扎的,最後決定落腳鳳林,王薇茜笑說:「是一種緣分吧!因為這裡的人有需要。」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蔡宜靜)


花蓮是台灣最狹長的縣市,中部需要洗腎的病人,往往只能選擇北上到花蓮市,或南下至玉里,非常的不方便。劉明謙原來是台北市台大醫院的醫師,後來擔任花蓮市門諾醫院腎臟科主任,有感於病人多從花蓮中南部上來看診,舟車勞頓相當辛苦,因此想在中部設點;最初預想的地區是光復或鳳林,而擁有純樸氣息與文化涵養的鳳林,成了最終落腳處。於是在民國一百年七月,正式成立劉明謙診所,服務的病人從壽豐、林榮、南平到瑞穗都有。



診所的前身是鳳林農會超市,三層樓的建築,一樓為門診,二樓為洗腎中心,三樓目前尚未規劃開放。踏進診所,溫馨的氣氛會讓人誤以為來到兒童醫院:舒適的沙發、整面牆的書櫃、兩塊架高的木質地板休息區、些許的造景植物;這樣的布置,讓人完全沒有進醫院會有的壓迫感與沉重感。「一開始我們就是想規劃一個舒服的空間給大家,希望讓病人放鬆心情,沙發還是特別訂作的,連顏色都有特別的規劃。」王薇茜指著醫院一樓的候診區說。至於書櫃上的藏書,有一部份是從劉醫師夫婦家中帶來的,有一些則是圖書館汰舊後送給診所的,她認為書要被閱讀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而對於這樣的設計,王薇茜說明:「有時候候診的時間長,要是有書可以看就比較不會無聊,小朋友也可以在木地板區玩。對了,我們的書也可以提供借閱喔!」她笑說:「只是要記得還就是了。」劉明謙診所提供的,不只是看診服務,同時也希望帶動閱讀風氣,讓鳳林的文化氣息能更加濃厚。




至於對鳳林的生活,王薇茜認為不僅沒有任何的困難點與不方便,純樸的民風與充滿綠意的景致還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回憶起到鳳林的最初,她最喜歡診所後方客家文物館和校長夢工廠的綠樹;她說小鎮的文化氛圍與閒適的環境,是吸引他們來鳳林的極大誘因。另外她提到,由於鳳林的族群以客家人居多,而他們夫婦又對客語一竅不通,一開始很擔心語言問題,王薇茜表示:「但這裡的人好厲害,說台語也能通,完全沒有語言的隔閡。」語氣中充滿了讚賞。再者是對於在地執業許久的醫師,她也深感欽佩:「他們很有修養,而且心胸寬廣容易接納外地人,在我們開業時,還來參加開業典禮,送上祝賀,相當的友善。」就是這樣的人情味與悠閒的步調,吸引了原本在台北成長、工作的異鄉客就此駐足。

當初因為學弟的一句話:「花蓮缺醫生。」劉醫師放棄在台大的工作與台北習慣已久的環境,來到花蓮;後來又因不忍病人花費交通時間,而選擇在鳳林開設診所與洗腎中心。「這是逆向操作」王薇茜無奈的笑說:「一般人都是從小鎮到城市,而我們是從城市到小鎮。」從台北到花蓮,再從花蓮到鳳林,是基於劉醫師的理想以及體恤病人的心,雖然王薇茜總會有「為何要放棄原本穩定生活」的疑惑,但她對劉醫師始終是一路相陪、默默支持。

現在的劉醫師夫婦住在花蓮市,每天通勤至鳳林就診;即使單趟車程需花費四十多分鐘,但為了替花蓮中部地區有需求的民眾服務,他們樂此而不疲。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蔡宜靜)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