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5月 2012

花蓮名產美食豐富,在眾多特色飲食中,味道辛香、口感脆辣的剝皮辣椒向來名聞遐邇,總能成為旅人的最佳伴手禮之一,扭開瓶蓋,濃郁的醬汁味混著油炸香,聞了就很下飯,而這一切的初始,都是來自於靜靜坐落於鳳林鎮上,屬於陳秋金夫婦的金品醬園。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方喬)


金品醬園的辣椒處理工廠與台九線上的營業門市有段距離,從鳳林國小旁的小路進去,壯闊山巒盡收眼底,工廠就坐落於這塊美麗寧靜的田野間。儘管沒有掛招牌,附近的鄰居都知道專門處理辣椒的工廠在哪裡,「很明顯很好找!那棟長長白白的房子就是了。」每個人親切指路的同時總是說的非常肯定。

嚴格老闆和美味辣椒
接近大門,撲鼻的青辣椒炸味香溫暖了空氣,地上躺著成堆飽滿的青辣椒。老闆陳秋金表示,將青綠色的辣椒從枝頭摘下,仔細清洗乾淨然後去掉沒有用處的蒂頭,就可以油炸了。陳秋金對剝皮辣椒從栽植的品種到工作的環境,一切要求嚴格,偌大的廠房空間開放,周圍卻乾淨整潔,廠房裡一台經過電腦嚴格控管的油炸辣椒機,正在小心翼翼的掌握火侯和時間。炸熟後就得剝皮剃籽,必須純手工處理以免碰壞辣椒,陳秋金笑著說當兵時,伙房的調味辣椒雖然下飯好吃,但是內含椒皮種子的口感,吃起來總是不喜歡,所以才有了「將辣椒去皮除籽增加美味」的市場靈感,還特別請農民栽種肉厚的辣椒以達到更高的食用滿足,結果大受好評。



辣椒產期幾乎半月就能採收一次,再加上鳳林少下雨多日照,造就鳳林辣椒辣度均勻、慢熟脆實又色澤鮮豔。儘管如此,仍免不了受天氣多變影響,如果冷熱變化大或是颱風,辣椒就面臨長不出來以及被打壞掉的窘境,為此陳太太笑著說常常要囤貨冷藏才能應付,「做生意的,總要想多一點,本來就要習慣這種風險的。」樂觀開朗的口氣裡,蘊含著更多對產業的熱情投入和認真學習。

認真投入 剝皮辣椒「幫助」學習
金品醬園除了電話,也有網路選購,這些技能──尤其是電腦相關的,都是開始賣剝皮辣椒後「被迫」去學的,陳秋金夫婦為了事業與客人的方便,年紀大了才開始學電腦,鳳林鎮公所舉辦的兩月電腦營,兩人二話不說就報名了。「當時還為了一個按鍵問題,冒著大雨跑去請教別人呢。」活到老學到老,兩人至今依然不停為剝皮辣椒的事業努力學習新知,例如廠房裡巨大的剝皮辣椒機,是陳秋金為了方便控管辣椒油炸的溫度和時間,為辣椒們量身打造所製,儘管非專業出身,但是單純對食物的敏感和挑剔,陳秋金以自己的需要研發出全台獨一無二的機器,而前些日子,陳太太還在鳳林家政班考到烹飪執照,打算用在新產品上,這些技巧和成就,全部都是用心。



「堅持品質。」是金品醬園的宗旨。民國八十二年創業初期,陳秋金夫婦本來是辣椒和烤雞兩樣食品並行,三年後為了專精,便捨棄販賣多年的烤雞事業,全心投入在剝皮辣椒上,只希望讓剝皮辣椒的口感品質更好。但賣烤雞時的手藝也沒有浪費,塗抹在烤雞上的十六種特色香料全部拿來料理辣椒醬汁,味道濃郁醇厚,是陳秋金自傲的獨門秘方,也讓金品醬園身為花蓮剝皮辣椒創始號,仍在二十年後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有個人特色。

剛起步時,知名度未開,鳳林的剝皮辣椒只能靠口耳相傳或是半買半送的方式招攬客源。「還有積極參予活動,增加曝光率。」陳秋金夫婦不放過任何宣傳的機會,努力誠懇的行銷辣椒,終於,「有客人專程打電話來說我們的剝皮辣椒真的很好吃唷。」欣慰的神情,證明那辣味十足餘韻有存的口感,逐漸暖進來自各地的胃裡。

三十歲那年,都不是鳳林孩子的兩夫妻,因緣際會來到了相對其他鄉鎮熱鬧些的鳳林鎮,看著鎮上的演變起落,從烤雞店賣到剝皮辣椒,二十年間不僅打響花蓮縣特色伴手裡口碑,獲獎無數,也讓鳳林多了一種道地風味名產,陳太太偷偷分享說,金品的剝皮辣椒好吃的原因,除了原料實在,調味有方,還有一點:「(熬醬汁的)鳳林水很甜的關係。」喜歡當原料,認真去調味,鳳林金品醬園的剝皮辣椒,味道永遠給人最醇厚帶勁的招待。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方喬)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