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5月 2012



再度來到鳳林鎮公所,這次的目標在二樓。走上去,通過長而狹窄的走廊,到底,左轉;公所二樓最裡頭左邊的辦公室坐著的,是早前在收冬戲、天穿日等客家節慶活動來到鳳林時,便遠遠看過數次、一定會出現在鳳林大小活動的身影──細眉細眼、臉上似乎永遠都掛著微笑──那時並且想著:遲早有一天會和這道身影面對面的;當然,事情的發展也正是如此。那身影就是當今鳳林鎮的大家長 ─ 彭宗乾鎮長。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莊政霖)

「聽我父親說,他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應親戚的邀約從新竹竹東、北埔一帶過來。」彭鎮長說:「當時是先有親戚過來,說東部這裡還有很多土地可以開墾;所以我父親年輕的時候就帶著老人家過來,到了鳳林定居。那時候還是日據時期。」鎮長的父親來時,是先從蘇澳上船搭到花蓮港,再坐火車到鳳林來投奔親戚。初來乍到時,因為父親是來投奔親戚,一開始也是沒什麼地,只能幫人做工。「日本時代的時候,他在一家商家幫忙,做長工;老闆(鎮長的叔公)並介紹了同樣在商家幫忙打工、顧店的自己的姪女給我父親認識,我父親後來就娶了她──也就是我母親。」光復後,鎮長的父親很短暫地在鎮公所上班一段時間,也曾開了一家布店,做點小生意;之後轉至農會工作,並一直在那服務到退休為止。

這段時間,鎮長的父親就在這成家、立業,定居下來了。「所以我和我的幾個兄弟都是在鳳林出生的;」彭鎮長說:「我就在這邊唸小學、唸初中。」後來鎮長考上位於宜蘭的復興工專化工科,畢業以後,曾經在工廠上過班。在工廠的工作「相當辛苦啊,」鎮長笑說:「所以才會考國家考試。」那時候先是考村里幹事,民國七十一年時從鎮里幹事、課員──基層的公務員──開始做起,「(我)擔任過我們所的民政課長、財政課長,最後是轉到鳳林鎮戶政事務所的主任,九十八年十一月退休。」「十一月退休嘛,十二月就選舉;」鎮長說到這自己笑了一下,說:「然後就當選鎮長。」



「那時候本來已經要退休了,但緊鄰我們戶政事務所、跟我們有緊密互動的鎮代表會,就鼓勵我出來參選;當時的鳳林鎮長──現在(花蓮)客家事務處處長──林廷光也是鼓勵我,希望我出來為鳳林服務。」「五十五歲退休了,還有餘力的話,就想說『好,來參選看看』;還好民眾有疼惜,順利當選。」於是九十八年十二月五號投票選舉當選,彭鎮長於隔年三月一號就任。同時,也是在九十八年間,經由鳳林客屬會前會長林廷光的推薦,「要我為我們客家人服務」,當選鳳林鎮客屬會的理事長。

這兩年來,彭鎮長以自己身為客家子弟,無時無刻在想著要為鳳林鎮做一點事。「我們延續前任鎮長的政策──譬如說,在客家政策方面,林處長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礎──像菸樓、客家文物館、校長夢工廠。」鎮長說:「我接任以後,就延續他的構想、政策;另外還有提出新的計畫,要把鳳林鎮打造成真正的客家鎮。」為什麼呢?「很多人寄e-mail到鎮長信箱給我,說『鳳林號稱是客家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六十,但是到了鳳林鎮,完全看不出客家特色。』到了鳳林鎮,除了客家文物館看得到一些有特色的東西以外,到了其它的點,很像跟其它鄉鎮沒有區別。」即使像收冬戲這樣延續三天的大型活動,營造出的氛圍也很有限。「我希望讓不管是從火車站下來,還是從公路經過鳳林的民眾,一進來看到的圖騰、入口 意象,都能夠知道這是一個客家鎮。」



在未來,鎮長希望能夠結合客家文物館、校長夢工廠,以及即將落成的遊客中心,成為一個「大客家文化園區」。除了客家政策,鎮長還提到日據時代警察廳宿舍營運計畫、神社修復計畫、北林生態社區、生活圈計畫五大項……等等。產業方面,鎮長一直希望能幫助農民做產銷,只要有了收益,務農的老人家自然會願意下田耕作;客家米食也是特色重點之一,但保存期限過短,保存、運輸技術尚無法克服,暫時還無法推動;如何讓逢年過節必打結的台九線儘速拓寬完工,同樣是當務之急;「觀光……唉,沒有點怎麼提觀光?」……

許多計畫雖已提出,但其中一部份因為預算的緣故,至少要等到民國一百零三年才會執行;到那時,彭鎮長這一任的任期也將要結束。該做的事、要做的事,永遠做不完。會不會選下一屆?鎮長笑而不答。但我們知道,在未來,如果有更多像彭鎮長願意留在地方服務的人,鳳林就能繼續往理想的目標邁步前進。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莊政霖)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