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途中總會有需要休息、補充體力的時候,通常大家會選擇大啖當地特色美食,除了一餐的飽足,也能用味覺寫下旅程的記憶。在花蓮鳳林這塊純樸的土地上,陽光與綠蔭豐富了飲食,更以人情溫暖為佐料,每一口,都會吃進滿滿的幸福滋味。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林昕平)
沿著火車站一路走來,鳳林景點之間並不如地圖上的那般遙遠,在遊歷了校長夢工廠、體驗過花手巾植物染工坊的手作樂趣後,順著志工的指示,很快地,便來到位於客家文物館斜對面的如意亭美食館。座落於路口的店面鑲嵌著斗大的「如意亭」三個字,讓人一眼便能找到目的地,而招牌上醒目的酒紅色鳳凰,如同路燈上的鳳凰裝置藝術,在在代表著鳳林。
舊雨新知來嘗鮮
每到用餐時間,店裡總是座無虛席,餐廳大小頗具規模,卻同時保有小吃店的熱情,若干圓桌擺設其中,客人們吃得好不熱鬧!迎著門口走進去,撲鼻而來的熱食香氣,使人口水直流。放眼望去,玻璃櫥窗上懸掛著造型特殊的竹片菜單,分別有熱炒類、油炸類、涼拌類、麵食類以及湯類,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做成「辦桌」的形式,十分多樣化。「客人來這裡,大部分都會點水餃、牛肉麵或是酸辣湯,」李瑞玉老闆笑著說,「我們菜單不常變動,因為不會讓客人這次吃得到,下次來卻沒有了。」

不一會兒時間,佳餚陸續上桌,每一道餐點無不令人食指大動,而充足的分量連學生客群都不禁驚呼:吃得很飽!裹上手擀麵皮的水餃,內餡是新鮮的豬肉和著清爽的高麗菜,一口咬下香味四溢;牛肉麵則是依循著老師傅的手法,慢慢熬煮,滷出湯頭的鮮甜;而湯匙一撈,乘滿了蛋花、蔥末以及豆腐的濃稠酸辣湯,可說是料多實在。「很好吃喔!我們下次還會再來!」一群初次探訪鳳林的學生是這麼說的,同時他們臉上掛著盡是滿足的表情。
網路行銷做中學
在如意亭的廚房內,戴著紅色鴨舌帽,收攏著頭髮,身著一件長版圍裙,揮汗掌廚的便是李瑞玉老闆。從前,在花蓮就業機會還不甚多的年代,就跟隨著乾爹王慶榮老師傅在菜根香麵店當學徒,學著一技之長,久而久之也習得了一手好廚藝。隨著王老師傅年事漸高,李老闆便在民國八十九年時創立了如意亭美食館,為的就是傳承師傅的歷史口碑。
然而一開始總是艱辛的,尤其遇上了同業惡性競爭,更不得不面對廣告刊版遭破壞、無法宣傳的事實。李瑞玉坦言,同行本來就比較難配合,但她卻仍靦腆的說:「可是競爭之下對消費者還是有利的。」在互相比較、排擠之下,面對原物料上漲會酌量減價,自行吸收成本,因為以顧客公平為原則,前後價差並不會太大。廣告行銷的路途受阻,老顧客的口耳相傳便成了重要的宣傳模式,除了試著讓客源回流,鞏固市場,更要逆向思考,找尋另一途徑。拜科技發達所賜,網路,成了開拓知名度的平台。
「網路的效果還算不錯喔,兩年來(客人)有增加!」雖然對網路世界一竅不通,但李老闆看好其無遠弗屆的力量,她提到連假時去金門的一段小插曲,「想吃當地最道地的蚵嗲,找了三天,卻沒吃到好吃的。」原因就在於店家的標示並不明確,一行人甚至是往反方向走去。如果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就能更快找到這裡,真的會很方便,而她將這樣的想法套用在自己的經營策略裡。經營,又或者是夢想,老闆擁有自己的藍圖,她委託花蓮數位資訊中心幫忙架設網站,除了提供餐廳簡介,標示地理位置,更以照片證實整潔衛生,將廚房等工作環境公開,並附上寬敞的停車空間,同時告知附近遊憩的觀光景點。看著近幾年陸續有觀光客一邊刷著智慧型手機的地圖、一邊踏進如意亭的大門,李老闆相信,宣傳的路開始拓展了。
開展溫暖人情味
「如果能結合觀光景點,推起來應該會更快!」很多年以前,當地的農會曾在西瓜節推出觀光地圖,介紹鳳林的特色美食,然而成效似乎並不顯著,藉此李瑞玉老闆認為:吃、住、玩不如一起介紹吧!客家文物館與花手巾植物染工坊、校長夢工廠或是菸樓,都是遊歷鳳林不可錯過的地點,若能善用地緣關係,同時推廣在地民宿以及特色美食,玩累了便有地方可以吃、可以住,相輔相成的結果,相信能創造多贏的局面。以一個客人的角度,美食餐廳仍是能最直接感受鳳林美好特色的管道,品嚐到的除了溢於言表的美好滋味,還有人情的和煦溫暖。
如意亭美食館位於鳳林,受清閒氣氛感染,隨緣而舒適。在咀嚼「如意」二字之後,味蕾上的回憶將拌著客家風情,溫暖地收藏在心底。
【計畫名稱】看見鳳林-慢城人文之旅
【相片、文字】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林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