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10月 2012

以此標題來呼應阿達哥昨日於 Facebook 上的回應

1874 年台灣南境恆春半島發生了 “牡丹社事件”,事後清朝政府始發覺台灣東部的重要性,隨後在今台東設立了台東直隸州,開啟了台灣東部的拓墾,(首任知事為胡適先生之尊翁胡鐵花)由縱谷的南部開始一路往北挺進,卑南、璞石閣、奉鄉(包含鳳林喔)、花蓮港,不過此時期均是小規模的開發,漢人的進入東部也是極少數人得行動,只有小部分的屯兵分布各地,如六階鼻、太巴塱、水尾、拔子庄、客人城等處,皆是清總兵吳光亮之部屬。

1895年甲午戰爭後,進入日治時期,1896 年台灣總督府設立台東廳,統轄台灣東部地區,1909 年始設置花蓮港廳,花蓮始正式設治,初期分設花蓮、鳳林、玉里、研海四個支廳,於是花蓮也可說是鳳林正式邁入開發。

日治時期在台灣總督府之統治下,由 “內地延長主義” 再接著 “皇民化” 之政策下,鳳林由一個遍地荊棘的不毛之地,於焉發展成花蓮中區的重鎮,自 1914 年伊始的林田村日本人移入,台灣本島的二次移民,福佬、客家移民大量進入,由鳳林區、鳳林庄、鳳林街,隨著鳳林住民之增加,鳳林也有了城鎮的規模。

日治 50 年(1895至1945),就在急促中遞延,墾地農作,除了日本移民較衣食無虞之外,艱苦的二次移民,日出而作,日入仍不得安息,為家庭子女憂,為求三餐而愁,那有閒情逸緻拉弦吟唱山歌,更遑論有空閒時刻去著書立言;接著又是中國戰爭及太平洋戰爭,是故,就在時光空傯下,未能將那辛苦的生活紀錄或重要的人文地地產景給予適時的記載,攝影保留下來。僅有的資料只有在總督府的官方公報蒐集,怎能有效或詳實廣泛的紀錄一切呢?這就是東部發展過程的遺憾,沒有完整的台灣東部開發史。

而後期呢?待下回再談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