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0月 2012

1970 代前鳳林是繁華喧囂商業活絡的小鎮,拜早期鳳林為花蓮縣中區行政中心(日治時期的鳳林郡,轄今之光復、瑞穗、豐濱、萬榮等五鄉鎮),及森榮林場伐木業(按即今之林田山林場),1953 年移入鳳林榮民醫院的大量榮民弟兄,還有每年菸葉燻製以及菸葉評等後繳交菸葉輔導區等因素,似乎提供了不少聲色娛樂行業存在的機會,甚至也帶動不少餐飲業、美容業、服飾業、金飾業等商業交易,因此,在公共服務業、農業、商業、服務業等一、二級產業的經濟行為交錯下,市街一片熱鬧景象。


今天就來談談鳳林早期的聲色行業,老一輩的鳳林人皆知,在早期譏諷客家男人敗家的形容語句「福佬嬤 通K(客)哥」或是「K(客)哥通福佬嬤」,反正,早期(似乎現今也一樣)只要男人身上有了幾點閒錢,就會變鬼變樣,因此就在前述機會下,鳳林的後街(今之中美路一帶為主),因緣際會成了小有名氣的聲色區。

由學校頭(此處係指鳳林國小)算起,有愛樂夢茶室(榮民弟兄的最愛),鳳林戲院前面的龍鳳茶室,今瑞蘭食堂隔鄰的二八酒家,斜對面的順風茶室(也是榮民弟兄專屬的),還有大同街中段的一四七茶室(後為東成旅社,前些時候還在賣包子),藏於光復路小巷弄中的萬花園茶室,還有民生街舊市場旁邊的一樂大酒家。

真是的,大約 500 公尺範圍內就聚集了如此多的特種行業。

猶記得我小學時代,因為家裡忙,從小就在我的恩師(已往生的彭瑞兆老師)家中接受功課輔導,有一次應是初夏黃昏後,晚飯後即步行至老師家,途中即聽見早期所謂的,「那卡西」與歡唱的音樂聲,隨後就在落座準備書寫作業時刻,無心的隨著屋外的樂聲,哼起了台灣一首民謠,記憶中似乎是「望春風」吧!哪知頭頂突然挨了一記拳頭扎下,隨即又來了責罵聲(是師母的喔!!)原來是闖禍了,讓無知又天真的小心靈,突然盪入了谷底深處。

誰叫老師家就在一四七的斜對面呢?如今每路過那兒,自己就會從心底發出一股莫名的笑意。啊!我失去的少年歲月,一回頭竟然已是匆匆 50 年的日子過去了!!!

還有那二八酒家,為何我會記憶深刻,其一,因為老闆的名字就有「二八」兩字,而且,他的老婆記憶中瘦瘦小小的,每次感冒氣喘非常嚴重,就會到家裡就診,求助於先父,還有他們的孩子還與我曾是小學同期生,故記憶蠻深的。

好奇特的數字,「二八與一四七」留在我的記憶深處,何時鳳林還會有我深藏心中的故事再發生呢??

PS,當時與我一起接受功課輔導的還有吳鳳城與戴瑞媚二人。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