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11月 2012

文首必須先聲明,本文非廣告,僅敘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

1949 年國民政府「播遷」到台灣,也隨著帶來了 60 萬的大軍,及許多避難而來的大陸人士,一時之間許多編餘的「散兵」,部分也被解編了,記得應是 1960 年代開始,政府於台灣省政府建設廳之下設「台灣東部土地開發處」,於今花蓮縣政府南側,專責台灣東部河川地的開發,包括:壽豐豐坪、鳳林平林、鳳林中心埔(或稱萬榮)、玉里三民 ... 及台東地區許多河川地的開發墾拓。

記得當時這些解甲的兵員都是正值青壯時期,每每碰見他們都覺得每位都有黝黑的外表,粗曠壯碩的身材,臉部似乎都有被風霜刻畫的線條,言談中露出率性豪氣的粗俗樣,(抱歉,這是老編自行觀察的看法),但又隱隱有那怯懦的樣子,大概是遠離家鄉的陰影作祟之故。

從事開發墾拓時,亦以類似軍營生活的集中管理方式,部分營地尚有類似早期 831(一種很特殊行業,提供性服務的)的依附在營區中,印象中現今長橋「滿O豬腳」就曾是營地喔!

當開發完成後許多的解甲兵員, 或許就如此被在地的好山水留住, 甚至成家立業於這塊土地; 如鳳林林榮路南端, 長橋忠一, 忠二路一帶都是這群人的聚集地, 部分也散居於大榮一村及山興里一帶 .

其中有一位韓姓人士與一位太魯閣族女士結婚,其後並定居在大榮一村,夫妻胼手抵足打拼人生,生養子女,大約在 1970 年前後為了謀生,增加家庭收入,在獲得花蓮農田水利會同意後,於宅側林田圳主幹線上興築了一間水(溝)上人家,經營麵食的小吃館,來維持一家老小生活,生活過得清苦 ...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韓氏夫婦攜手之下,1990 年後期家境也逐漸改善,子女也紛紛成長立業,均能在父母苦心教養下一一踏入社會,皆對社會努力付出貢獻,亦有部分從事公職或警界服務,子女表現甚得鄰里稱頌 ...

在韓老爹夫婦鶼鰈琴深,夫唱婦隨,苦心擘畫之下,計生有七子一女,不可不謂多產之家,它們的命名,就在韓老爹刻意中,就以傳統「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順序命名,真是取的好又取的巧,但不得不給韓媽媽按個時下流行的「讚」吧!因為:真能生啊!

就在韓老爹本應含飴弄孫的時候,麵館也收了,但老爹卻一刻也停不下來,發揮他山東大漢的本性,開始那「炸麻花」的絕活,就在原本貯立在水圳上的小房舍前擺小玻璃櫥子,開始販賣裹上白色糖粉的麻花,還有那傳統「開口笑」小麵食,以為閒暇之餘的小生意。

沒想到,老爹竟然以小生意做為人性的一種測試,因老爹夫婦不願被「小小玻璃橱」子綁住,(韓嬤嬤常參加社區活動,還是土風舞高手喔!)常會外出或小憩一下,竟突發奇想,於櫥子邊的木板架子上挖了一個小孔,讓顧客自己取出麻花等物品後,自行將貨款投入小孔內,以作為「誠信」的一種交易行為,久而久之被人所傳頌,闖出一個名號,並在時下流行的網絡中廣為周知喔!那就是老編在今天的故事標題所稱之地:誠信麻花。夯!夯!夯!讚讚讚!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