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到森榮地區林業開發過程中林木運輸路線,有關林田山事業區鐵道與索道向西挺進的路線,就在 1945 年終戰日治結束之後,國民政府之行政長官公署及當時經濟部組成之紙業接收委員會接收了興業株式會社,1947 年由台灣紙業公司接管就改稱為林田山管理處了。再加上光復後原日治時期地名的變更,由森坂改稱森榮,從此 Morisaka(日語音為「摩里沙加」)也逐漸被人給淡忘了,甚至連森榮這個地名也不能廣為人知,反而是「林田山」的名號越來越響亮了,不過記憶中老編小時候一班居民大多數仍以 Morisaka 稱之,而我輩同儕之間則以林田山稱呼當地。
而隨著林木的採伐於 1960 起至 1975 年代達到高峰,高級檜木出口成為台灣外匯收入的主要收入之一。而森坂地區也隨著採伐工人逐年搬入,將小小的小山谷霎時填滿了生機,除了於原為森坂易名設為森榮里外,另於上(二)篇曾提及的大關線鐵道(索道)集材處所旁側建有工人及眷舍,因人數不少於 1946 年起該處曾設有大觀里的自治組織,與森榮里同為鳳林鎮管轄範圍(很多人一直誤認該處屬山地的萬榮鄉管轄)...
依現今世俗人云,有遇祝融之災,越燒越旺的機會(也有遇水則發一說)就在林田山事業區持續伐木的發展中,也發生了三次對林田山地區(為敘述方便以下均以林田山稱之,必要改變時另稱森坂或森榮)影響非常大的火災:
第 1 次,發生在1960年04月的製材廠大火(大門入口附近),製材廠付之一炬,所幸復舊迅速,未造成重大災情 ...
第 2 次,發生在 1972 年高登(及森林鐵道最西處)地區的森林大火,延燒原始林面積廣達 2000 公頃,據老員工告訴老編當時幾乎延燒一個月之久,據傳當時該林業事業區域之承包商見該採伐區均為高級針葉林木,為私利越界採伐為公部門發覺,遂縱火以圖滅跡,卻因而引發了這場大火。這場大火也幾乎終結了林田山事業區所有的林木採伐,也直接促成社區沒落的主要因素,接著 1983 年就改為公務預算機關,機關任務也改以保林、育林、國土保育為職掌停止採伐林木了 ...
第 3 次,真是好景不常,屋漏連夜雨,2001 年 7 月 27 日中午 12:50 分許發生了一場最致命的一場大火,將林田山素有「小九份」稱號的「康樂新村」在不到一個小時之間,將全部 35 間將近 60 年壽命的珍貴檜木屋燒毀,這又是一次對林田山地區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一次浩劫 ...
火!火!火!歷經三次大火的林田山命運又將會是如何發展,下回繼續再說吧!
而隨著林木的採伐於 1960 起至 1975 年代達到高峰,高級檜木出口成為台灣外匯收入的主要收入之一。而森坂地區也隨著採伐工人逐年搬入,將小小的小山谷霎時填滿了生機,除了於原為森坂易名設為森榮里外,另於上(二)篇曾提及的大關線鐵道(索道)集材處所旁側建有工人及眷舍,因人數不少於 1946 年起該處曾設有大觀里的自治組織,與森榮里同為鳳林鎮管轄範圍(很多人一直誤認該處屬山地的萬榮鄉管轄)...
依現今世俗人云,有遇祝融之災,越燒越旺的機會(也有遇水則發一說)就在林田山事業區持續伐木的發展中,也發生了三次對林田山地區(為敘述方便以下均以林田山稱之,必要改變時另稱森坂或森榮)影響非常大的火災:
第 1 次,發生在1960年04月的製材廠大火(大門入口附近),製材廠付之一炬,所幸復舊迅速,未造成重大災情 ...
第 2 次,發生在 1972 年高登(及森林鐵道最西處)地區的森林大火,延燒原始林面積廣達 2000 公頃,據老員工告訴老編當時幾乎延燒一個月之久,據傳當時該林業事業區域之承包商見該採伐區均為高級針葉林木,為私利越界採伐為公部門發覺,遂縱火以圖滅跡,卻因而引發了這場大火。這場大火也幾乎終結了林田山事業區所有的林木採伐,也直接促成社區沒落的主要因素,接著 1983 年就改為公務預算機關,機關任務也改以保林、育林、國土保育為職掌停止採伐林木了 ...
第 3 次,真是好景不常,屋漏連夜雨,2001 年 7 月 27 日中午 12:50 分許發生了一場最致命的一場大火,將林田山素有「小九份」稱號的「康樂新村」在不到一個小時之間,將全部 35 間將近 60 年壽命的珍貴檜木屋燒毀,這又是一次對林田山地區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一次浩劫 ...
火!火!火!歷經三次大火的林田山命運又將會是如何發展,下回繼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