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2月 2012

"失根的森坂子民"



這真是一個好沉重的標題,走過繁華歲月的森坂、森榮、林田山,在 1939 年伊始,僅短短的 50 年的輝煌過往 1990 年以後,眼睜睜的看著它的衰敗,在倉促中趕走曾有的喧囂,如今也將所有的繁華也送走了,更悲慘的一件事就是森坂人也一一的出走。社區每於夜深人靜中,只聞蟲鳴或偶而發出低鳴而沉重的狗叫聲,似乎想幫人們喚回精彩熱鬧的過去。

萬里溪溪水依然汨汨流往東方,川流不停,源於西邊的大山,當年大火焚燼的密林而今是否生生不息,東方依舊東昇的旭陽,照耀在寂靜的林場眷舍。當年日出而作的人們,散落在何方,如今是否依舊安好,曾經養育你們的林場與聚落,你們可曾懷念嗎?可曾聽見它悲戚的呼喚?為何你一去不返啊!

1991 年在社區營造的藝術歸鄉活動中,讓部分的社區居民意識到危機,聊解到自己家鄉的人事地物,認知到社區人文歷史的過往,以己最重要的林業文化保存工作,更是刻不容緩的事,但這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迭經種種困頓,直到公部門開始進行舊房舍的修繕(僅小部分)以及一些有關林場開發過程中重要文物的蒐集與整理,始喚起居民的注意,引發成立自主組織的強烈需求,做為推動社區再生的生命共同體,經過一坡三折,1998 年才成立了林田山文史工作室。接著在 2003 年才成立正式經政府立案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工作協進會」人民團體(老編我也是會員),也進一步與林業單位策劃得林業文化園區規劃方案結合,戮力園區各項林業文化保存工作。

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也在林政單位的積極推動,終於 2005 年成立,開始一系列的整建(如中山堂、福利社、食堂、木炭場、修理廠、動力房、停車場等),以及各種的林業文化推廣活動(如著名的漂流木、風倒木的雕刻、音樂會等)似乎將過往睡夢中的林田山給喚醒起來了。

復舊、再造,一波又一波的行動中,遺憾的是老居民已垂垂老矣。行動力不禁歲月的折磨,不過仍須給他們掌聲,如協進會的成員林O家、胡O珍、唐O立、莊O儀等人,與里長謝O珍全力的投入這場艱苦的再生工作,真的要感佩他們的精神。

但必較遺憾的就是那群遠離的森坂居民,只見新人歡,未曾轉身回頭看看曾是衣食父母的家園。啊,森坂、森榮、林田山你何其不幸!竟養育了這群無根的人們,你們可曾惦記著故園,可曾送出你關愛的眼神,歸來吧,歸來看看那不曾背叛過你的 Morisaka,難道你們真如人類社會學者所稱的「失根的一代」(out roo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