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 1/06 黃永達兄返鳳林相聚,相談甚歡;從上午 10:30 開始,由鳳林文史FB的瀏覽者談文史FB的經營,與後續發展;還言及老編終有詞窮之時,未來該如何延續或永續,成為一種常態性的社群網,一個屬於大家的社群 ...
接著又談到 2/28 鳳林張家含冤憾事,也論及 "仁壽醫院" 牌匾的去向,終歸何處或何人保存為宜 ...
匆匆用過 "雜菜麵" 果腹後,又接續談到 140 年來東部開發過程中,文字記載不足的遺憾,並提供一些可能取得文獻資料的方向,如國家圖書館與國史館所保存的文字與圖檔皆已完成數位化典藏著,可供文史研究者引用 ...
隨後驅車進入大榮一村走訪鳳林最後一位菸草種植達人 "春雄夫婦",並順道進入整修完成的 "徐家興" 與 "余相來" 菸樓察看一番,心中突湧起許多無限感慨啊!
猶記得時值 2002 年許,當時正逢內政部營建署推動 "城鄉風貌" 競爭型計畫方案,當時老編提出整修鳳林老舊菸樓的方案,幸獲林鎮長支持後隨即撰擬計畫書,並獲得縣府評比優選後呈送營建署僥倖通過,獲得 1200 萬元補助,開始展開修復與保存菸樓的作業 ...
(註:2006 年又獲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 "林金成"、"廖快" 兩棟菸樓的修繕)
本序列有關林田村的過往舊事,就從菸樓談起,而說菸樓又必須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移民,與日本總督府治理與開發東部地區的政策開始敘述 ...
1913 年日本總督府開始展開鳳林地區的 "官營移民" 計畫,設置移民指導所啟動前置作業,2014 年日本內地移民陸續進入移民村(在此之前已在今之吉安鄉設有吉野村,壽豐鄉有豐田村,分別是 1909 及 1912 年設置),有鑑於日治初期官方推動的 "私營移民" 計畫失敗(如賀田金三郎的 "賀田組",此乃今志學東邊海岸山脈 "賀田山" 山名之所由),始陸續推動的官營移民計畫,也開啟這一段老編打油詩中的首句 "甲午扶桑客南來,耕耘異地五十載" 的歲月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