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記憶知多少?
上午與鳳林新移民黃粱兄在客家文物館對談, 談客家. 談移民. 談社區. 談居民的共同記憶, 談了好多. 以一位新移民而言, 黃兄融入在地生活的方式, 就以加入社造為出發點, 似乎也是新移民獲得認同的方法吧!
其中談到在地居民共同記憶 ,常有"共同失意"的情形, 而且此景似乎也是台灣很多地區常見的失意,長此連續失意, 往往就把很多寶貴的生活紀錄, 如在地墾拓,生活點滴, 文史歷程...等等很多屬於自己周遭的珍貴回憶給淡忘, 甚至迅速被遺忘消失....
1913年迄2013年林田移民村的開拓史, 被記錄下來的, 竟然是如此的少, 無論是日治時期日本移民的入墾 ,或是客家. 閩南族群移入的過往情事 ,竟然有種不可考的窘境, 讓人有情何以堪的痛啊!!!
當一群願意為在地人重建記憶的年輕人進入社區後, 招喚了一些認同者, 企圖重拾或重見那些曾經失落的共同記憶時 ,竟然是如此的艱困, 甚至遭致許多地方勢力的羈絆, 拉扯, 無形中也讓記憶變成如此殘破. 零落, 讓人更難以重組 ...
在地的人. 物. 地 .產. 景永遠是大家共有的珍貴資產, 過往的資產失落, 消失的, 耆老的凋零; 要重建, 或是重生都是不易的, 更遑論讓人"返老還童"啊!!!!
100年的生命是值得歡慶的, 莫讓那月娘陰晴圓缺的情緒, 訕笑地上的小民, 竟是如此的無知啊! 這些年來林田村消失的. 凋零的不知幾許? 當你行腳於這塊屬於你自己的土地上時, 何曾有過那過往的人. 物 .地. 產 .景的絲絲記憶, 牽絆著你, 悲哀啊! 林田人!!!
兩個小時的對談, 我感受到黃兄的熱誠, 與想要融入在地社區與居民共同生活圈的急迫. 溝通需要透過對談 ,了解需要有共識.
分屬北中南三處的林田村, 何時才能隨著汨汨而流的林田圳水找到共同的盡頭, 讓圳水流經灌溉處,一同承受滋潤, 滋養著所有林田居民...
加油吧! 林田村, 就像當人們要同心協力時 ,大聲喊出的"一. 二. 三"的加油怒吼!!! 是如此的整齊劃一啊! 北三. 中二. 南一,分離的三兄弟. 何時能重拾手足之情, 莫讓月娘看"衰小"(請用客家或河洛語發音)啊!!!
下圖是老編最近攝入的影像 是一棟保存非常完整的日式房舍 位於三村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