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月 2013

林田圳圳水汲汲流入林田村

水, 空氣, 陽光, 是所有生物續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類日常生活需要它們, 農事作物也仰賴它們成長, 而往往人類在遷徙中, "水土不服" ,就是最大的挑戰, 也是移民墾拓最大的生命考驗. 生活飲用水, 土地墾拓農作灌溉用水, 水源遂成了人類遷徙首要條件. "逐水草而居", 自古而來就是最好例證!!!


1913年林田村設置移民指導所後, 接續次年就開始由日本內地移民至林田村, 每戶移民家庭除獲配置屋舍外, 也由總督府依家庭人口分配農地二至三甲作為營生立命之母.

初至林田落腳的移民家庭, 初逢的最大挑戰就是尋覓水源, 除了人畜飲用, 耕作也須引水灌溉滋潤農地. 因此, 家居生活用水, 就先以鑿井克服重重難關 ,這在現今一 二 三村遺留下來日治時期的水井就是例證. 數年後始有引自鳳林山下水源地的自來水, 目前尚留存於"林田神社"前的簡易水泥造蓄水池 就是自來水的供水設施.

至於農地灌溉用水就是一件難事了, 加上移民移入初墾農作皆採取旱作方式, 更讓移民心酸的事, 就是移民後接續發生颱風肆虐, 又逢旱害, 幾乎民不聊生, 真應了"水土不服" 的慘境啊!!!

有鑒於此, 移民遂在總督府指導下, 尋覓水源, 選定移民村南方"萬里溪"開鑿水路引水入林田村 .這就是今天鳳林地區農民耕作灌溉用水"林田圳"的由來, 自今萬里溪鐵路橋頭北方附近修築引水口, 經榮民醫院前方, 鳳信里, 至今鳳林警察分局東邊再設分支,流經一 二村, 再由一村主幹線利用"虹吸"方式穿過鳳林溪, 流入北林三村.

水圳在1917年完成後 ,遂奠定鳳林的穩定發展, 開啟迄今百年的發展史. 而下方照片係在2008年由花蓮縣農田水利會新建之水圳改善工程的景觀設施 .告訴各位那兒有一位水圳歷史的活達人, 有空過去或許就會碰上這位李老先生喔!!!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