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鳳光鳳明鳳義里 飲水思源水源地(十一)
鳳林山下產綠金(下)
檳榔樹下山蘇嫩 素馨達摩報歲蘭
接續前兩回談到的綠金, 國蘭與檳榔 .其中國蘭的種植已成明日黃花, 而檳榔雖然仍有產值 ,但價格已不若1990年代的價位; 雖部分檳榔植株已逐漸老化, 或品種不佳(黑仔)未及淘汰, 致鳳林山麓仍有大片的檳榔園 .
但山不轉路轉 ,天無絕人之路 .就在檳榔價格暴跌之後 ,農民卻絕處逢生, 沒想到一直不顯眼, 又生長或攀附在樹枝與檳榔樹幹上的蕨類植物”山蘇” (在地居民稱之為”槳草”),在1990年開始風行的生機飲食, 卻是異軍突起,成為極受消費者歡迎的有機食材.
山蘇翠綠的嫩葉經過汆燙或快炒後, 爽口又脆嫩的口感, 普受消費者讚譽有加. 致吸引本地許多檳榔種植農家的注意, 紛紛在檳榔林下開始種植”山蘇” 山蘇種苗一時供不應求. 而經過農會體系與各地果菜市場的供銷, 價格看俏 ,原先老化與來不及汰除的檳榔林,卻意外地被保留下來了.
原來山蘇屬蕨類植物, 其生長環境極怕高溫,性喜陰涼潮濕之處 ,沒想到檳榔樹林卻變成它們最好的生長處所.
當你進入水源路”好漢坡”(由江家往西行, 開始是陡坡的路段), 一路上到處可見檳榔林的樹幹中間都被圍罩住一大片的黑網, 而黑網下就是一株株的山蘇整齊地排列在地上, 在陰涼潮濕的樹蔭下被小心撫育著. 隨著嬌嫩的綠葉成長與採摘 等著送上餐桌, 而這些翠綠爽口的佳餚 ,也幻化為另一種形式的綠金 ,充裕了鳳林山下的子民.
鳳林山下處處是綠金, 國蘭, 檳榔, 山蘇 ---一批又一批的綠金, 養育了鳳林山下的子民, 一代又一代, 未來呢?
相信山依舊是山, 宛如嚴父矗立著護衛著他的孩子 ;水依舊不停的川流著, 有如慈母的奶水撫育著她的孩子.
鳳林山下水源地, 真是人間的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