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憶街尾昔日歲月 談鳳仁今時風光(十六)
記會社聚落甘草人物之一 : 阿嘜哥(徐順發先生)

說起昔日老編記憶中的會社聚落,印象最深的就是這裡幾乎全部是客家人,每家每戶都養育了一大群子女,在臺灣光復後這些孩子們不分你我,東竄西跑,鑽上穿下的在各家串門子,這裡就宛若一個大家庭。
隨著各個家庭的食指浩繁,家庭負擔也日益加重,除了一般的蔗作與農墾耕作外,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從事其他勞務,來增加其他收入補貼家用。甚至或多或少也會讓子女在小學畢業後輟學習藝,用以減輕家庭負擔。就如此越過了這幾十年來的倥傯歲月,客家俗諺所謂 : "樹大開花,子大分家"。如今,會社聚落的各家的子女們,事業有成,散居各地,甚至舉家遷出會社,甚或移居他鄉了。

老編記憶中昔日的同儕也有幾位是住在會社的子女,當老編孩提時代,偶爾也會走進這個極為"神秘"的聚落裡作短暫的逗留或嬉戲。其中一位徐姓(振倉兄)同學每每在言談時,都會用客家話提到他家中兄妹名字依長幼序的順口溜,"榮華富貴倉松乾尾秋"(不知是否完全正確),而他父親的勞務專長就是補鍋修傘,記憶中徐爸爸(尊稱記得是徐順發先生)每每會騎著腳踏車在街頭巷尾鑽動,用一把疊在一起的鐵片上下擺動著,傳出"咧!咧咧!"連串的聲響來招攬顧客。

除此之外徐爸也間有收購廢棄鐵器,並用自家手工製作一種類似麥芽糖的來交換,此麥芽糖咱客家話俗稱為"阿嘜哥"。只有一個指節大小,又白白甜甜的,又為了防止它會溶或軟化,常用翻炒過的米糠混在一起,煞是好吃喔!因此,咱這位同學的外號便因這個甜食不逕而起,被稱作"阿嘜哥"了。
日復一日,又是夜深時刻,昔日吵雜的巷弄只剩孤寂的街燈,當年的孩子們如今也已經逐一老化了,"咧!咧咧!"的鐵片拍打生早就絕響了,而會社聚落中留下來的又幾許人呢?
雞鳴喚醒夢中人, 勞碌一身工作勤,日出而作夜半歸,會社生活情緣深。
憶街尾昔日歲月 談鳳仁今時風光(十六)
記會社聚落甘草人物之一 : 阿嘜哥(徐順發先生)

說起昔日老編記憶中的會社聚落,印象最深的就是這裡幾乎全部是客家人,每家每戶都養育了一大群子女,在臺灣光復後這些孩子們不分你我,東竄西跑,鑽上穿下的在各家串門子,這裡就宛若一個大家庭。
隨著各個家庭的食指浩繁,家庭負擔也日益加重,除了一般的蔗作與農墾耕作外,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從事其他勞務,來增加其他收入補貼家用。甚至或多或少也會讓子女在小學畢業後輟學習藝,用以減輕家庭負擔。就如此越過了這幾十年來的倥傯歲月,客家俗諺所謂 : "樹大開花,子大分家"。如今,會社聚落的各家的子女們,事業有成,散居各地,甚至舉家遷出會社,甚或移居他鄉了。

老編記憶中昔日的同儕也有幾位是住在會社的子女,當老編孩提時代,偶爾也會走進這個極為"神秘"的聚落裡作短暫的逗留或嬉戲。其中一位徐姓(振倉兄)同學每每在言談時,都會用客家話提到他家中兄妹名字依長幼序的順口溜,"榮華富貴倉松乾尾秋"(不知是否完全正確),而他父親的勞務專長就是補鍋修傘,記憶中徐爸爸(尊稱記得是徐順發先生)每每會騎著腳踏車在街頭巷尾鑽動,用一把疊在一起的鐵片上下擺動著,傳出"咧!咧咧!"連串的聲響來招攬顧客。

除此之外徐爸也間有收購廢棄鐵器,並用自家手工製作一種類似麥芽糖的來交換,此麥芽糖咱客家話俗稱為"阿嘜哥"。只有一個指節大小,又白白甜甜的,又為了防止它會溶或軟化,常用翻炒過的米糠混在一起,煞是好吃喔!因此,咱這位同學的外號便因這個甜食不逕而起,被稱作"阿嘜哥"了。
日復一日,又是夜深時刻,昔日吵雜的巷弄只剩孤寂的街燈,當年的孩子們如今也已經逐一老化了,"咧!咧咧!"的鐵片拍打生早就絕響了,而會社聚落中留下來的又幾許人呢?
雞鳴喚醒夢中人, 勞碌一身工作勤,日出而作夜半歸,會社生活情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