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憶街尾昔日歲月 談鳳仁今時風光(十八)
由收驚淺談一位"會社"聚落的甘草人物 : 阿嬤生(黃春來先生)

天皇皇 地皇皇(也有"天靈靈 地靈靈"之說)
我家有個愛哭郎(女生則用"娘")
過往君子唸三遍
一覺睡到大天光
真是巧啊!正當老編在蒐集資料與訪談時,一個與本次登文有點雷同的事也出現了。那是前日在往郵局的途中,一張紅色的紙條映入老編眼簾,立馬停車舉足行到紙條前,這是一張黏貼在光復路上一座小型電氣箱正中央的紙條,紙裡書寫的內容語意恰是與上述文首相同的語句,這是一種傳統民間文化,得來真是意外啊!順手就將它拍照存檔下來。

其實身處科技化的年代,一些過往的民俗習慣仍然存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家中曾育有小寶寶的,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往往都會有類此經驗。就是會碰上寶寶受到驚嚇或連續幾天哭鬧不休,夜不成眠,在給兒科醫師診斷後確定沒有疾病問題時,"收驚"往往就成了很多父母姑且一試的方法了。
猶記得昔日咱家正兒亦曾有此經歷,那孩子是甫周歲過後,有一回也是哭鬧不休且半夜不能安睡,只好試著收驚的民俗療法。說來也真奇妙啊!經過一場收驚儀式後,孩子真也安穩下來了。
這位替咱家與鄉親的孩子收驚的是一位住在"會社"裡的一位黃姓長者,也是咱小鎮一位頗具知名度的人物,若非老編蒐集資料與訪談時,正好遇上他的老鄰居,包括林英傑老師夫婦與鍾煥年先生夫婦等提供訊息,一般鄉親眾人僅知黃先生的偏名綽號"阿嬤生"(亦有"矮嬤生"之稱呼),而將其本名給遺忘了。
記憶中收驚施術的過程,是運用孩子的衣物與杯米,燃香透過咒語同時在當事人的身前與背後劃些無形的符號。通常完成收驚儀式後還會提供符咒,帶返家中點燃燒成灰燼後置入洗澡水給孩子淨身與浸泡,甚至還可以將灰燼置入開水中飲用,就完成了收驚的過程。
又在今日上午老編依約趕赴北林社區受訪,途徑昔日會社農園一帶,早年大片的蔗田早就消失了,載運甘蔗的輕便車與鐵道也無影無蹤。沿著道路的小葉欖仁樹,伴隨著農地造林的光蠟樹,在蕭瑟的寒冬季節,那落葉枯枝交錯著,更讓人顯得全身冷冽起來。啊!昔日的會社第一代蔗工不知凋零了多少呢!短短的幾十年歲月,卻已是人事物非了。
一張紅紙條,一處老會社,一段老記憶,一個老民俗,一位阿嬤生,一片農園地,一場歲月夢,讓人徒生幾許的懷舊與傷感啊!

憶街尾昔日歲月 談鳳仁今時風光(十八)
由收驚淺談一位"會社"聚落的甘草人物 : 阿嬤生(黃春來先生)

天皇皇 地皇皇(也有"天靈靈 地靈靈"之說)
我家有個愛哭郎(女生則用"娘")
過往君子唸三遍
一覺睡到大天光
真是巧啊!正當老編在蒐集資料與訪談時,一個與本次登文有點雷同的事也出現了。那是前日在往郵局的途中,一張紅色的紙條映入老編眼簾,立馬停車舉足行到紙條前,這是一張黏貼在光復路上一座小型電氣箱正中央的紙條,紙裡書寫的內容語意恰是與上述文首相同的語句,這是一種傳統民間文化,得來真是意外啊!順手就將它拍照存檔下來。

其實身處科技化的年代,一些過往的民俗習慣仍然存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家中曾育有小寶寶的,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往往都會有類此經驗。就是會碰上寶寶受到驚嚇或連續幾天哭鬧不休,夜不成眠,在給兒科醫師診斷後確定沒有疾病問題時,"收驚"往往就成了很多父母姑且一試的方法了。
猶記得昔日咱家正兒亦曾有此經歷,那孩子是甫周歲過後,有一回也是哭鬧不休且半夜不能安睡,只好試著收驚的民俗療法。說來也真奇妙啊!經過一場收驚儀式後,孩子真也安穩下來了。
這位替咱家與鄉親的孩子收驚的是一位住在"會社"裡的一位黃姓長者,也是咱小鎮一位頗具知名度的人物,若非老編蒐集資料與訪談時,正好遇上他的老鄰居,包括林英傑老師夫婦與鍾煥年先生夫婦等提供訊息,一般鄉親眾人僅知黃先生的偏名綽號"阿嬤生"(亦有"矮嬤生"之稱呼),而將其本名給遺忘了。
記憶中收驚施術的過程,是運用孩子的衣物與杯米,燃香透過咒語同時在當事人的身前與背後劃些無形的符號。通常完成收驚儀式後還會提供符咒,帶返家中點燃燒成灰燼後置入洗澡水給孩子淨身與浸泡,甚至還可以將灰燼置入開水中飲用,就完成了收驚的過程。
又在今日上午老編依約趕赴北林社區受訪,途徑昔日會社農園一帶,早年大片的蔗田早就消失了,載運甘蔗的輕便車與鐵道也無影無蹤。沿著道路的小葉欖仁樹,伴隨著農地造林的光蠟樹,在蕭瑟的寒冬季節,那落葉枯枝交錯著,更讓人顯得全身冷冽起來。啊!昔日的會社第一代蔗工不知凋零了多少呢!短短的幾十年歲月,卻已是人事物非了。
一張紅紙條,一處老會社,一段老記憶,一個老民俗,一位阿嬤生,一片農園地,一場歲月夢,讓人徒生幾許的懷舊與傷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