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敬天謝地敬字亭 家頭教尾顧家庭
( 標題與文首請試著用"客家話"唸一唸)

天晴煞忙田頭到地尾,三餐飯菜灶頭炒鍋尾,暗夜家教針頭穿線尾 ,客家采風街區有頭尾。
這是鳳林一處街頭的地景,它們看起來是一點都不起眼的街角,以及在提供學子上學的人行道舖面上的設施,但是細細的注意一下,它們所蘊藏的典故與客家族群的傳統美德卻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就讓老編娓娓道來吧!

這個小小的客家采風街區施設施的街景,是2013年客家委員會補助經費辦理的,施作的過程雖然與最初的規劃報告內容稍有差異,幸好仍能保有些許的客家風味。誠如文首所揭示的,這個街角的牆面裝飾了有若鳳林校長夢工廠後方庭園的敬字亭,這是象徵客家族群保有"敬天崇文" 的優良傳統,昔日在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時,除了傳統祭典恭祝天公聖誕外,在客家庄頭總另有一種崇文惜字的儀式,這就是在這一天會有挑著竹簍的挑夫,沿著庄內街頭巷尾喊著"收字紙",並將各家戶用過的字紙(用以感念倉頡造字與紙之發明,傳承文化典故,記載歷史傳世,與傳授知識之功德。)置入竹簍後,挑送至庄內的敬字亭(亦有惜字亭,聖跡亭等名稱)焚燒,再將灰燼倒入河壩溪流或田地裡回歸大地。

又沿著這街角往南延伸的行人道上漫步,這是一段刻意去設計"有頭有尾"的通學步道。當漫步其上時,不妨注意一下足下,由南而北,依序分別刻有"田頭地尾","灶頭鍋尾"與"針頭線尾"等標題文字的地磚敷設於路面上(可惜的是,這些標題的解釋文字未能使用"客家話頭"標示說明。),用以美化舖面,並隱隱有教化的功能喔!
重要的是,這些"頭尾"又代表了何種教化意義呢?其實這些頭尾都是早年傳統客家婦女一生家庭生活的寫照。在早年的傳統客庄幾乎都是以農維生的生活態樣,是故,客家族群一直都有晴耕雨讀的傳統,來延續族群命脈的繁衍。因此,每位客家婦女(客家婦女不纏足喔!)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顯得重要,她們的一生就一直在家庭與田園裡渡過,天晴煞忙田頭到地尾,三餐飯菜灶頭炒鍋尾,暗夜家教針頭穿線尾,從早到晚忙不停啊!

一處客家采風小小的街角,一段短短的人行步道,一些令人懷舊的文字與圖騰,一個樸實勤儉的客家族群,蘊含著每一位客家婦女一生家頭教尾的身影,這有頭有尾的意義真的是令人敬佩啊!
敬天謝地敬字亭 家頭教尾顧家庭
( 標題與文首請試著用"客家話"唸一唸)

天晴煞忙田頭到地尾,三餐飯菜灶頭炒鍋尾,暗夜家教針頭穿線尾 ,客家采風街區有頭尾。
這是鳳林一處街頭的地景,它們看起來是一點都不起眼的街角,以及在提供學子上學的人行道舖面上的設施,但是細細的注意一下,它們所蘊藏的典故與客家族群的傳統美德卻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就讓老編娓娓道來吧!

這個小小的客家采風街區施設施的街景,是2013年客家委員會補助經費辦理的,施作的過程雖然與最初的規劃報告內容稍有差異,幸好仍能保有些許的客家風味。誠如文首所揭示的,這個街角的牆面裝飾了有若鳳林校長夢工廠後方庭園的敬字亭,這是象徵客家族群保有"敬天崇文" 的優良傳統,昔日在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時,除了傳統祭典恭祝天公聖誕外,在客家庄頭總另有一種崇文惜字的儀式,這就是在這一天會有挑著竹簍的挑夫,沿著庄內街頭巷尾喊著"收字紙",並將各家戶用過的字紙(用以感念倉頡造字與紙之發明,傳承文化典故,記載歷史傳世,與傳授知識之功德。)置入竹簍後,挑送至庄內的敬字亭(亦有惜字亭,聖跡亭等名稱)焚燒,再將灰燼倒入河壩溪流或田地裡回歸大地。

又沿著這街角往南延伸的行人道上漫步,這是一段刻意去設計"有頭有尾"的通學步道。當漫步其上時,不妨注意一下足下,由南而北,依序分別刻有"田頭地尾","灶頭鍋尾"與"針頭線尾"等標題文字的地磚敷設於路面上(可惜的是,這些標題的解釋文字未能使用"客家話頭"標示說明。),用以美化舖面,並隱隱有教化的功能喔!
重要的是,這些"頭尾"又代表了何種教化意義呢?其實這些頭尾都是早年傳統客家婦女一生家庭生活的寫照。在早年的傳統客庄幾乎都是以農維生的生活態樣,是故,客家族群一直都有晴耕雨讀的傳統,來延續族群命脈的繁衍。因此,每位客家婦女(客家婦女不纏足喔!)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顯得重要,她們的一生就一直在家庭與田園裡渡過,天晴煞忙田頭到地尾,三餐飯菜灶頭炒鍋尾,暗夜家教針頭穿線尾,從早到晚忙不停啊!

一處客家采風小小的街角,一段短短的人行步道,一些令人懷舊的文字與圖騰,一個樸實勤儉的客家族群,蘊含著每一位客家婦女一生家頭教尾的身影,這有頭有尾的意義真的是令人敬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