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消失的產葉 凋零的菸農
寂靜的農村 破敗的菸樓
敬悼一位熱心的老菸農---余相來先生
前幾日在傍晚時分在球場正打著球時,聽聞余相來老先生往生了,頓時讓老編我心頭糾結起來了,升起那股惆悵的思緒一直盤繞在我心底處。
記得是去年夏天才送走一位菸葉達人林金成先生(又是菸樓整修計畫中的一位菸樓主人),目下再回顧鳳林地區早年發達的菸葉產業,啊!這真是一個消失的產業,而早年從事此農作的身影,在菸田裡,於菸樓下,來來去去的菸農與幫農,如今也一一凋零了。

回憶之前在2004年我仍在公職服務,有鑒於鳳林地區的菸葉產業文化極具保存價值,遂提出修繕菸樓的補助計畫,因計畫內容針對鳳林地區現存的菸樓提出修繕計畫,需有二棟菸樓納入工作範圍,正在苦無菸樓業主同意配合之時,先有老編當時已說服徐家興先生願意提供自有的"大阪式"菸樓外,沒想到在一次意外巧遇余先生,經過一番的寒暄之後,竟有意外的收穫,余老同意將自家菸樓(照片1.與2.)配合計畫,更巧的是位置恰與徐家興菸樓(照片三)正好相鄰,遂能順利完成通過補助計畫的申請,順利完成修建。

遺憾的是,鳳林地區的菸葉種植因為近年來內外環境的衝擊下,在2011年終於畫下休止,幸好在上述菸樓修繕計畫的申請,能夠獲得政府部門的重視,先後在大榮與北林地區修繕了五棟大阪式菸樓,讓這個與鳳林百年墾拓發展息息相關的菸葉產業得以保存並作為見證。
十年後的今天,沒想到鳳林竟然成為臺灣地區菸葉產業發展歷史保存的重鎮,透過菸樓的修復與在地文史志工的協助,見證了臺灣黃色菸葉的發展歷史。

如今,每當老編為鄉親與關心菸葉產業文化發展的朋友導覽解說時,每每在行腳於上述菸樓時,心中總會憶起昔日與諸多老菸農對談的情節,更珍惜那意外結為忘年之交的情誼啊!
強忍著心中的傷痛與無奈,面對著無情的生離死別,在余老告別人世的最後一夜,寫下這篇屬於鳳林菸葉與老菸農的情與事,敬悼余老安息。
照片係陳亭妤小姐拍攝 分享自鳳林文史
消失的產葉 凋零的菸農
寂靜的農村 破敗的菸樓
敬悼一位熱心的老菸農---余相來先生
前幾日在傍晚時分在球場正打著球時,聽聞余相來老先生往生了,頓時讓老編我心頭糾結起來了,升起那股惆悵的思緒一直盤繞在我心底處。
記得是去年夏天才送走一位菸葉達人林金成先生(又是菸樓整修計畫中的一位菸樓主人),目下再回顧鳳林地區早年發達的菸葉產業,啊!這真是一個消失的產業,而早年從事此農作的身影,在菸田裡,於菸樓下,來來去去的菸農與幫農,如今也一一凋零了。

回憶之前在2004年我仍在公職服務,有鑒於鳳林地區的菸葉產業文化極具保存價值,遂提出修繕菸樓的補助計畫,因計畫內容針對鳳林地區現存的菸樓提出修繕計畫,需有二棟菸樓納入工作範圍,正在苦無菸樓業主同意配合之時,先有老編當時已說服徐家興先生願意提供自有的"大阪式"菸樓外,沒想到在一次意外巧遇余先生,經過一番的寒暄之後,竟有意外的收穫,余老同意將自家菸樓(照片1.與2.)配合計畫,更巧的是位置恰與徐家興菸樓(照片三)正好相鄰,遂能順利完成通過補助計畫的申請,順利完成修建。

遺憾的是,鳳林地區的菸葉種植因為近年來內外環境的衝擊下,在2011年終於畫下休止,幸好在上述菸樓修繕計畫的申請,能夠獲得政府部門的重視,先後在大榮與北林地區修繕了五棟大阪式菸樓,讓這個與鳳林百年墾拓發展息息相關的菸葉產業得以保存並作為見證。
十年後的今天,沒想到鳳林竟然成為臺灣地區菸葉產業發展歷史保存的重鎮,透過菸樓的修復與在地文史志工的協助,見證了臺灣黃色菸葉的發展歷史。

如今,每當老編為鄉親與關心菸葉產業文化發展的朋友導覽解說時,每每在行腳於上述菸樓時,心中總會憶起昔日與諸多老菸農對談的情節,更珍惜那意外結為忘年之交的情誼啊!
強忍著心中的傷痛與無奈,面對著無情的生離死別,在余老告別人世的最後一夜,寫下這篇屬於鳳林菸葉與老菸農的情與事,敬悼余老安息。
照片係陳亭妤小姐拍攝 分享自鳳林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