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4月 2015

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萬里橋系列隨筆(三)---萬里橋何處尋 ?
萬里溪水汨汨流 上下單行何須侯
台九線上匆匆過 南來北往誰老舊



接續上文昔日花東鐵公路共用橋的話題,在日治時期號稱全線通車的"中仙道",又稱台東花蓮港道,迄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名為"花東公路",即目前被編號為省道台九線公路。

其實,早年花東公路各路段仍被縱谷內滿佈的由西向東流的溪流,一一切割而未能順利通行車輛,一直到了1963年陸續完成仁壽橋(今木瓜溪銅門村前之台九丙線)與台東大橋二座橋樑外,加上前文提到的五座鐵公路共用橋,方使得環島公路連成一氣。


而長橋地區的南北兩方恰好各有一座共用橋,此即萬里溪鐵橋與馬太鞍鐵橋。此時期長橋掌控南來北往的車行交通,堪稱握住台九線咽喉的重要地位。一直到1976年8月新建完成正式的公路橋樑擔負南北交通後,鐵公路共用橋始卸下重擔。之後不久,也完成了跨越馬太鞍溪的公路橋,讓南北車輛暢行無阻,提供更安全與便利的交通。而隨著新橋的完成後,也在橋頭南側公路上設立了收費站(1990年初停止收費後,此處的辦公場域也曾暫作為警察局交通大隊下轄的小隊使用。),收取車輛通行費,用以償還建橋經費。



又隨著經濟成長與公路通行車輛增加迅速,在緊鄰原有公路橋的東側又增設了一座新橋,於1994年2月完成通行,這就是當前花東公路上諸多雙向橋樑都是同樣模式(即上下行車輛各有一座橋樑並排著,南來北往分別通行。)的來由啊!

如今,每當老編驅車行經此處橋樑時,憶即昔日往事猶歷歷在目啊!從國小時期同儕間測試膽量而跨騎腳踏車,挑戰越過萬里溪鐵公路共用橋的情景,之後騎機車穿行公路橋,到現今駕汽車通行於二座橋樑的身影,一晃就已越過50餘年囉!



今天萬里溪的溪水水依舊如往昔汨汨東流著,而當車行至此橋上時,鄉親可曾知曉這座橋樑是何名稱呢?又能否分辨誰較老舊呢?在南下北上的匆忙中,你又能想到真正橋名為"萬里橋"的橋樑到底是在哪裡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