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敬悼一生戮力鳳林地區農業發展的小人物----張盛鳳先生
(註 : 張先生幼隨父親張瑟先生遷入鳳林,張金生老師為其胞弟。)

猶記得是在三月底老編曾登出一篇"昔日鎮公所員工宿舍憶往"---談前輩們經營五花八門的副業一文。文內談及在大同街部分有位"張盛鳳先生",昔日從事農業生產與在家門前堆製"堆肥"的情與事。
意外的是沒想到該文登出的第三天之後(03月30日),真是非常的遺憾,張老先生不幸辭世了,令人傷痛扼腕啊!
話說張老先生曾是老編1979年初任公職時的前輩同事,在1984年以屆齡65歲時依規定命令退休。因為與前輩同在"建設課"任職,了解前輩自日治時期即受僱於鳳林街役場,迄終戰後續任職改制後的鳳林鎮公所,且一直擔任農業行政的工作,直到退休為止歷時45年之久。
先生一生為鳳林地區農業,農村與農民等"三農"的照護而努力,歷經國民政府土地改革(依序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及在公職的後期執行政府推動的"農地稻田轉作"政策(即今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前身),誠為鳳林地區農業政策推動與執行最重要的舵手,堪稱花蓮地區農業行政執行的翹楚也不為過。
又因先生的長公子桂森兄係老編小學同學,近日常於晚間多次前往張府悼唁致意,每當進入張府大門前,不知何故,鼻息中彷彿隱隱的吸入昔日熟悉的味道,那就是前幾日登出文章裡提到的的"堆肥"味道啊!而昔日堆肥的位置眼下卻換成前輩的靈堂,上方先生遺像深邃的眼神注視著這塊他一生鍾愛的土地,此情此景豈不令人唏噓不已呢?
永別了,一生磊落奉獻鳳林農業社會的長者,令人懷念的老同事。僅以一張昔日張家耕作於水源路上農地旁的照片用以懷念張老先生。
敬悼一生戮力鳳林地區農業發展的小人物----張盛鳳先生
(註 : 張先生幼隨父親張瑟先生遷入鳳林,張金生老師為其胞弟。)

猶記得是在三月底老編曾登出一篇"昔日鎮公所員工宿舍憶往"---談前輩們經營五花八門的副業一文。文內談及在大同街部分有位"張盛鳳先生",昔日從事農業生產與在家門前堆製"堆肥"的情與事。
意外的是沒想到該文登出的第三天之後(03月30日),真是非常的遺憾,張老先生不幸辭世了,令人傷痛扼腕啊!
話說張老先生曾是老編1979年初任公職時的前輩同事,在1984年以屆齡65歲時依規定命令退休。因為與前輩同在"建設課"任職,了解前輩自日治時期即受僱於鳳林街役場,迄終戰後續任職改制後的鳳林鎮公所,且一直擔任農業行政的工作,直到退休為止歷時45年之久。
先生一生為鳳林地區農業,農村與農民等"三農"的照護而努力,歷經國民政府土地改革(依序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及在公職的後期執行政府推動的"農地稻田轉作"政策(即今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前身),誠為鳳林地區農業政策推動與執行最重要的舵手,堪稱花蓮地區農業行政執行的翹楚也不為過。
又因先生的長公子桂森兄係老編小學同學,近日常於晚間多次前往張府悼唁致意,每當進入張府大門前,不知何故,鼻息中彷彿隱隱的吸入昔日熟悉的味道,那就是前幾日登出文章裡提到的的"堆肥"味道啊!而昔日堆肥的位置眼下卻換成前輩的靈堂,上方先生遺像深邃的眼神注視著這塊他一生鍾愛的土地,此情此景豈不令人唏噓不已呢?
永別了,一生磊落奉獻鳳林農業社會的長者,令人懷念的老同事。僅以一張昔日張家耕作於水源路上農地旁的照片用以懷念張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