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光鳳明鳳義里 飲水思源水源地(三)
鳳林山下產綠金
素心達摩報歲蘭
素心達摩報歲蘭
2019/2/16

鳳林山的向陽面, 它尖挺山峰下的側緣,由南北向下伸出。就如老編曾提及的南鳳光與北鳳明包夾的範圍, 多少年來, 孕育出好多的綠色產業。
除了傳統農業的水稻,、原料甘蔗、落花生等,其他較具特色而產值也較高的包括:從早年的種滿山上各種竹類,泡桐(梧桐),到如今的檳榔,山蘇等,不知為鳳林人存進多少為數可觀的綠金啊!
但談到綠金,就更不能遺忘曾經被鳳林各戶人家都趨之若鶩的"國蘭"培育。 想當年,家家戶戶都會隨俗的養上幾盆國蘭。大約在1960年起直至1990年的歲月中, 蘭花真是讓人廢寢忘食的追求著,追求那國蘭綠葉上的"千變萬化"。
從植株栽進盆中伊始,一片新嫩綠牙,就足以讓人駐足瞪視觀察它的成長變化,從白天到黑夜,日日如此,由月到年,不肯間斷。從葉片(如達摩蘭葉片的變異)到線條等, 是否有"特殊"的葉片長出與線藝變幻,若是擁有新品種或變異出現,那就是"財源廣進"的機會來臨了。
當消息一透露,那蘭主家門真是門庭若市,車水馬龍的景況啊! 據知當年的國蘭愛好人士,都是手捧現金上門,只求蘭主割愛,換取一分株而出的植株,而那分株的植株小小一棵,幾乎都是數甚至以百萬元換得的,其瘋狂的情形,真非局外人可以想像。
從此展開鳳林地區追蘭養蘭的風氣了,甚至發生令人難以想像的趣聞,而其中當年以"國蘭換山林"之訟,最常為鎮民評論,如今偶一想起,也不禁令人莞爾一笑,當為趣談。
當年養蘭致富者幾希,傾家蕩產者亦非少,早年鳳林到處都可看見的蘭園,隨然仍錯落在各個角落,如今蘭園也大都任其荒蕪了。
而今,國蘭種植熱潮退卻,但也仍有一些愛好者,以怡情養性的目的從事作為休閒興趣。
昔日的綠金產業雖已褪落風華,產銷班的存在還是是讓人緬懷過去。而班員中鳳義地區者亦多, 如許家、余家、詹家等都是。每每老編行經水源路上,途經一片"黑網"覆罩的龐大建物,都會想起昔年鳳林綠金蘭花盛極一時的歲月,這棟"蘭間"就是最好的例證。
人來車往 ,途經於此,看官們你作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