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月 2019

鳳光鳳明鳳義里 飲水思源水源地(四)
2019/2/20
越過坡前水源橋 迎來楓香綠隧道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行過黑色蘭花間與許家庭院,踏出水圳版橋,視野馬上開闊,春耕後一片 綠野平疇。眺望高聳的鳳林山,還有它左右兩翼, 青龍白虎向東延伸包覆的範圍,就是昔日的鳳光鳳明里。



近年來這區域又逐漸恢復生機,休耕荒蕪的農地,因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而復耕,行經此地一片綠油油的,煞是好看。

過了這段窪地就是進入坡道前的暖身路段,當站上水源橋上時,回首鳳林市區,似乎已遠離了煩囂,已不見早年低矮的平房,卻都換裝成了水泥叢林。

再往正前方望去,在1980年以前仍是窄小,沙石泥土的路面,又加以牛車車輪碾過產生的小溝痕,路面是如此的顛跛不平,對年幼的我們要騎上這段路還真是考驗,騎腳踏車下坡時"犁田"的趣事屢有所聞,或許這就是童年吧!

1979年老編返鄉,正值地方基層建設如火如荼展開,而這也是老編進入公職服務之始。1981年當水源路拓寬用地取得同意書後,便將原來惡劣的路況全面的拓寬改善,並舖上瀝青柏油路面,一條寬敞平順的水源路於焉誕生。

1981年水源路完成拓寬後, 經當時的張乾倉鎮長指派,引領一批原住民婦女, 從事鳳林轄內的行道樹種植工作,水源路行道樹植栽就此展開。猶記得當時手中提拉著一根長為一丈五尺的桂竹桿,以此竹桿為一單位量尺,逐洞挖出窟窿植入楓香幼苗。時值夏末秋出之際,揮汗如雨,歷時約三個月始完成由水源橋至張科建先生宅前的路段 。

隨著歲月遞延,小楓香樹也逐年成長茁壯,如今綠蔭成林 ,高聳的枝葉在上方串聯一起,形成一長串的綠色隧道,美極了。

鄉親朋友別忘了常走進這條綠色隧道中,沐浴在充滿芬多精的水源路。遊子們你們想家嗎?吸口氣, 你是否已經開始懷想這令你思念的鄉土味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Subscribe to RSS Feed Follow m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