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情 鳳林事 大家談鳳林
2019/03/07
鳳光鳳明鳳義里 飲水思源水源地(九)
鳳林山下是佳境 清澈水源好風景
大慈大悲觀世音 千手幻化護鄉井
大慈大悲觀世音 千手幻化護鄉井

進入水源路好漢坡後,左右兩側沿坡而上,一片翠綠,景色宜人。
尤其是在水源路兩旁的小徑曲折蜿蜒 ,走入尋幽常有柳暗花明又一”家”的驚奇。在早年清晨或黃昏猶能望見裊裊炊煙,在幽靜小徑裡緩緩升起,宛如讓人置身桃花源似的,那股恬靜的氛圍,真是讓人懷念啊!!!
行至水源路底就是停車場了,它就在一片樟樹林中,在夏日,從清晨伊始到夜幕低垂,一大群的蟬鳴”知了知了又知了”聲聲不墜;再加上山林中不斷傳出的鳥叫聲,此起彼落,靜下來聆聽彷彿是一首非常和諧的奏鳴曲…
轉進停車場最深處,傳出一聲聲的梵唱音,原來那兒有一座”觀音寺”,在早期初設時稱為”觀音亭” ,這座小巧的寺廟是由在地人於1993年倡議的,包括當時的鳳義里里長許石水先生、張科建先、劉坤亮先生等人,以及部分當時的地方政壇人士:邵金鳳縣議員、張乾倉鎮長、陳新發農會總幹事、林廷光鎮民代表等人。
並延請當時任教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的林嵩山副教授親撰棟對曰:
觀空五蘊施無畏儀羽來鳳
音妙十方覺友情騫枝成林
猶記得當年亭廟建成,供俸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安座時,依例並須宣讀祝文請神,老編我這初生之犢,奉命(張前鎮長指示)撰寫祝文,順利”聖筊”完成儀式。後又另擇日於1994年元月8日(農曆11月27日)完成”開光點眼”儀式,供鳳林山下居民與鎮民膜拜,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泰民安。
其實當年倡議時,有位曾任東部土地開發處科長及退輔會花蓮農場副場長職務的陳子渭先生於籌建時特別應允,提供自大陸福建地區窯燒一對”千手觀音菩薩”。

如今就供俸於正殿觀世音菩薩神尊兩側,並安置於玻璃箱中,這兩尊千手觀音造型手工非常精緻,若得空可以造訪鳳林山下"觀音寺"並一覽此對瓷燒神尊。